
大家好!我是菜鳥理財特聘的房產投資導師:業問。
最近孫儷主演的電視劇《安家》很火,幾乎每次劇集更新都會上榜微博熱搜。
據編劇六六說,為了拍這部劇,她花了差不多10個月時間,去了好幾個城市做社會調查,下了一番功夫,才把劇本搞定。
上一次以買房為主題能引起全民熱議的劇,同樣是由六六執筆的,于2009年首播的《蝸居》,現在難得碰到以本行業為主題的熱播劇,業問當然還是要看一看。
這么追了幾集下來之后,發現這部劇還挺有意思的。
01
《安家》中講述了很多普通人的買房故事,比如聽大師建議買了兇宅的黃老板,花了一生積蓄給兒子買房的老嚴夫婦,懷了二胎空間不夠想要買房的雙博士夫婦……
業問印象最深的,是老嚴夫婦的故事。
老嚴夫婦兩口子在上海經營一家包子鋪,起早貪黑的賣包子。勤儉節約幾十年,為的就是把錢存下來給兒子買一套房子。
最終他們看上一套三百萬的房子,然而就在嚴叔正要簽合同的時候,幺蛾子來了。
兒子軍軍開口說,要求加上兒媳婦倩倩的名字。
三百萬的房子,對于老嚴夫婦來說,是他們辛苦工作一輩子的勞動成果,面對這請求,自然要遲疑一下。
這時候,兒媳婦倩倩開始了一連發的柔情炮彈攻擊:
你們是覺得我和軍軍不能白頭偕老嗎?
那您還是擔心我們以后不會孝敬您二老了?
那還擔心什么,我肚子里已經有寶寶了,我要是開心了,寶寶就開心,寶寶開心,那就優生優育了。
老實巴交的老嚴夫婦,一時竟無言以對。
這時候,男主徐姑姑開口了,勸老嚴夫婦不要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上,別全款買房,可以申請房貸,利用銀行杠桿,剩下的錢還做點投資。
但女主房似錦跟老嚴夫婦算了一下這筆賬,貸款要多還的利息,可是相當于80萬個包子。
于是老嚴夫婦一番思索之后,選擇了全款買房,并且加上了兒媳婦的名字。
這段播出之后,#房產證該不該加兒媳婦名字#毫無意外地上了熱搜。
這個點當然是有話題性的,不過除此之外,還有一個點也很值得討論:徐姑姑建議不要全款買房那番話,有沒有道理?
02
先說結論,業問認為,徐姑姑的分析其實挺到位的。
畢竟房貸是我們普通人這一輩子能借到的最便宜的錢,再加上現在限購限貸的環境,所以業問一般都建議大家用好用足自己的“處女貸”資格。
但很多老一輩因為沒有理財思維,也不懂杠桿的力量,一直把欠債借錢視為極大的負擔。
而且這房貸往往一背就是幾十年,每天想著都頭痛得要死,能全款還是全款吧!至少能睡個好覺呀!
先不說這種想法到底正不正確,至少現在市場的客觀價位擺在這,絕大多數家庭即便掏空了6個錢包,也沒有全款買房的實力。
業問見過的能全款買房的,要么是真的砸鍋賣鐵買了個低總價的品質不咋地的房子,要么就是有杠桿思維的投資者,先全款買然后又拿紅本去轉按揭的。
無論是沒有杠桿思維的前者,還是把杠桿用到極致的后者,其實都面臨著極大的現金流的壓力。
所以雖然房子是全款拿下、落袋為安了,但人的壓力和風險卻大了好幾倍。
以劇中老嚴夫婦的例子來說,從長遠的角度來看,全款買房這波操作,至少會有以下幾方面的潛在風險。
首先,也就是這屆網友最有爭議性的一點,老嚴夫婦全款買房,房產證上加了兒媳婦的名字。
按照法律規定,婚后由一方父母全額出資,房產證上署名小兩口倆人的名字,這套房子就會被視為共同財產。
除非父母在出資時有書面約定聲明,證明此出資是贈與自己子女一方的,否則一般都會認為是對小兩口雙方的的贈與,離婚時是要按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的。
所以,要是以后兒子婚姻有變故,老嚴夫婦這付諸一生的心血,就會面臨分割一定比例給兒媳的風險。
其次,就是現金流斷裂的風險。
這場疫情,活生生地給大家上了一堂現金流管理教育課,現金流斷掉的嚴重性,大家最近應該也體會蠻深刻的。
對于老嚴夫婦這種家庭來說,三百萬已經是掏出老本了,買完房現金流肯定是非常緊缺的了。
如果老兩口過幾年身體不好,沒法繼續開包子鋪了,或者兒子兒媳失業了,家庭收入受到沖擊,情況就很危險了。
別以為全款買房不用月供就沒事,現金流不夠,就連維持基本生活開銷都成問題。
如果這時候屋漏偏逢連夜雨,再遇到個家庭成員患病,或者孩子上學等急需要用錢的情況,那問題就更麻煩了。
另外,就是老人的養老問題需要考慮。
老嚴夫婦把所有儲蓄都搭進去了,養老保障上的風險會比較大。
要么是自食其力,繼續賣包子存養老錢,要么就是指望兒子兒媳的孝心了。
但老嚴夫婦年紀已經這么大了,即使他們有意愿在晚年繼續操勞奔波開包子鋪,但身體條件也不一定允許他們這么干。
而兒子兒媳能否靠得住,也得日久見人心。
但很遺憾,在這部劇中,老嚴夫婦要想晚年依托兒子兒媳,結果落得一場空。
老嚴夫婦退掉了出租屋,打包好行李,滿心歡喜地要搬到給兒子買的房子去。
但在敲門時才知道,原來親家母已經住進去了,二老只好拖著行李,擠在包子鋪住下了。
但很快包子鋪也不能住了,一是健康證過期了要補辦,二是包子鋪不能讓住人,必須搬走......
劇情發展到這,讓人蠻心塞的,養兒防老成了一句空話,靠天靠地果然還是不如靠自己啊……
03
有人可能會說,小老百姓也不懂理財投資,全款買房至少是紅本在手,心里舒坦呀。
選擇貸款的話,一方面有月供的壓力,另一方面手頭剩下的錢,誰也沒辦法確定能跑贏房貸利率不是?而且現在理財也不是零風險了,對吧?
業問覺得,這種想法屬實是對自己的要求太低了。作為一個有點經驗的過來人,業問在這里給大家提幾個小建議吧:
首先,投資收益跑贏房貸利率到底難不難?如果你只會去銀行搞定存買國債,或者就買點余額寶,那肯定難于上青天。
但如果你稍微有那么一點點理財的意識和基礎,實際上可以借助的工具非常多,而且風險也基本可控。
比如菜基推出的“跑贏房貸組合”,就是為有相關需求的人群設計的,歷史業績和投資邏輯都非常清晰,業問我自己在高風險的基金之外,也拿了一部分資金買了這個組合。
其次,就是給家庭成員配置好保險,以防因為疾病或者意外,導致家庭現金流斷裂。
講實話,供樓壓力越來越大以后,業問比以前怕死多了,所以每年老老實實上萬塊的保費交著,免得心里不踏實。
PS:需要配置保險的菜友,可以添加菜保微信咨詢一下~
最后,一定要提前規劃好自己的養老資金來源。
我給自己規劃的養老資金來源有三條:第一就是最基礎的社保,雖然算了下等到退休了也沒多少錢,但聊勝于無吧。
第二就是通過精準投資物業產生的增值收益和租金回報,這個會成為晚年生活質量的有力保障,也是業問干這一行的“源動力”。
第三就是長期堅持定投指數基金,關于這個我是做了兩種周期打算。
一個是投個5-10年,給自家娃以后念書留學用;另一個就是無腦定投,時間不限,等到未來出現某種新的投資機會,就可以動用這筆錢作為投資的起始資金。
好了, 關于《安家》這劇引出的理財和投資的話題,業問今天就先聊到這里,選擇全款買房還是貸款買房,你是怎么看的呢?歡迎留言分享~
最后順便給大家介紹一下菜基的“跑贏房貸組合”吧:
長債占比達80%,可轉債+指數基金占比為20%。
截止2020年3月5日,跑贏房貸組合成立192天,累計收益為5.36%,年化收益為10.49%。